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业务的持续升级、迭代与拓展,以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然而,随着业务的变更,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共享及销毁等一系列流程细节也将随之调整,这无疑对原有的安全措施提出了新的挑战。为确保数据安全,以下场景需进行数据安全评估:
1. 对于重要数据处理者和核心数据处理者而言,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数据安全评估
2. 业务运营阶段,当数据承载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时,如数据采集渠道调整、数据存储系统升级或数据处理技术更新等,应及时开展数据安全评估,确保新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不受影响
3. 在进行数据开放对外接口、数据共享、数据转移、数据加工或数据出境等重要操作前,企业应对涉及的数据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4. 当行业主管部门要求企业进行数据安全评估时,企业应积极响应
5. 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其他相关情形时,企业也应主动开展数据安全评估,确保数据安全
业务调研:深入了解组织的业务模式、数据处理流程及其与法律法规、行业监管的关联。
制定评估标准:结合行业最佳实践和国家标准规范,制定适用于组织的风险标准。
确定评估范围:明确评估的边界,包括数据类型、数据处理活动及安全防护措施。
组建评估队:挑选具有相关经验和技能的人员组成评估团队。
制定项目计划:规划评估的时间表、任务分配和交付要求。
识别数据处理者基本情况:包括业务清单、信息系统清单等。
分类分级数据资产:根据数据的敏感度和价值进行分类分级。
梳理数据处理活动:记录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和销毁等活动。
评估安全措施:检查现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识别风险源:包括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处理活动、数据安全技术等方面的风险源。
技术检测:利用技术工具和渗透测试等手段检测数据资产情况和防护措施有效性。
安全加固: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安全加固措施。
梳理风险清单:整理识别出的所有数据安全风险。
风险分析:对风险进行归类,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风险评价:基于分析结果,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优先级。
形成整改议:针对每个风险项,提出具体的整改建议。
出具评估报告:汇总评估结果,形成详细的数据风险评估报告。
规划改进措施:根据评估报告,规划数据资产管控、安全策略执行、持续安全监控等改进措施。
应急响应与恢复: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和数据恢复策略。
意识教育培训:加强员工的数据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
识别潜在的数据安全风险和威胁,帮助企业或个人制定有效的安全策略和措施,提高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 提高企业或组织的竞争力,增强客户和合作伙伴对其数据安全保护能力的信任和认可。
提供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为企业或组织提供数据安全保护的建议和方案; 帮助企业或组织制定数据安全保护策略,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降低企业或组织的数据安全风险,保护企业或组织的核心数据。
保护企业或组织的品牌形象和声誉,避免因数据泄露等问题而导致的负面影响; 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避免因数据安全问题而面临的法律责任和罚款。
核心团队专注数据安全近20年,从技术能力、 行业实践、国内来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洞察 与引领等多个方面处于国内领先。
全面识别技术和管理的安全隐患,包括技术防范缺陷及管理不足,提出整改意见进行完善。
为安全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按照规划步骤,分阶段的开展安全建设规划,真正做到事先有规划,事后有总结。